今年五月份剛好有機會聽到輔大潘小慧教授的演講,讓我收穫滿滿,
也想跟各位爸爸媽媽分享,希望爸爸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能找回自己最單純的天真。
兒童哲學要拋棄用艱澀術語,潘小慧老師專門研究兒童哲學,所謂的兒童哲學,
潘小慧老師比較著重在Philosophy with children,意思是大人和孩子一起互動、用哲學的方式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訓練孩子的邏輯思辯能力。
小慧老師強調,教育過程的焦點應放在增進思考能力。藉由基礎邏輯的適當介紹與思維訓練,學習如何正確思考。
其實聽完整個演講,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很多小孩會問爸爸媽媽,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其實大人最糟糕的回答,「以後你長大就知道了」。
現在雙胞胎多多奈奈三歲…感覺已經快要進入「為什麼」的階段,
其實回想自己小時候,好像都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問題突然冒出來。
就像孩子問了,「人從哪裡來?」從哲學的意義上,這是宇宙的終極關懷。
經過潘小慧老師的說明,才知道原來輔大還有舉辦「兒童哲學營」、
這樣的營隊其實是不同的混齡、不同的教案設計。
輔大的姐姐們問小朋友說,什麼是哲學?
「哲學,就是有一些話,你覺得很有道理。然後過了一百年,你還是覺得很有道理。」
我想說的是,現在的家長很多都習慣幫孩子拍照做紀錄,
但其實思考的紀錄、很棒的對話,也是可以記錄下來。
回想一下,是不是有一些孩子的童言童語會讓你覺得,「哇!」
所以聽完課的最大心得,也是今天發文的重點「用心去紀錄孩子的童言童語。」
法國人三歲就上哲學課,法國中小學很少考選擇題。在小慧老師的演講中,我們要怎麼用一本兒童哲學的教材來帶領討論,找到一個好教材就能夠有意義討論。這是美國的教材,用故事書、繪本、散文的方式更好引導,歐洲哲學比較類似蘇格拉底詰問法的方式進行討論。這裡小慧老師也說,只要帶幾個小孩就可以作兒童哲學的探究。
幾個概念的釐清
[兒童立場]
教育是為了誰的? 是依靠誰來展開和進行的? 又從哪裡出發的?
教育是為了兒童的,從兒童的觀點和經驗出發,教育是依靠兒童來展開和進行的,而不同的思考方式創造反差,教育應從兒童出發就是教育立場,讓孩子練習用不一樣的角度理解事情、開始覺察自我。
[以蘇格拉底為師]
跟小朋友不斷的對話。
[哲學。思考。遊戲]
我是甚麼呢?
法國兒童哲學教父、出版的哲學兒童叢書風靡全球25國的Oscar Brenifier 奧斯卡柏尼菲。這一系列的童書是奧斯卡柏尼菲和法國南特小學五年級的孩子發展出來的。
最後這裡是我在課堂上的心得,有些句子就是從奧斯卡柏尼菲的<幸福是甚麼呢?>一書出來的。在這本書中提出六個問題,但其實因為時間關係,小慧老師只有帶領大家看了前面的幾個問題。
六個關於「幸福」的問題,帶孩子一同思考、學習與成長
1.你怎麼知道自己幸福呢?(知道)
2.幸福很簡單嗎?(簡單)
3.你應該不顧一切去追求幸福嗎?(目標)
4.金錢可以帶來幸福嗎?(金錢)
5.你需要其他人才會幸福嗎?(他人)
6.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不幸福呢?(不幸)
你怎麼知道自己幸福呢?
p.19
知道自己幸福是一件好事,這樣我們才會好的掌握手中幸福,不要讓他溜走。但是這並不是件容易的是,有時候可能要過一段時間,我們才能感受到幸福,然而那已經太遲了。
幸福很簡單嗎?
看人。看定義。越知足的人就容易幸福
P.35
當我們快樂的時候,幸福看起來似乎是很簡單。但有時候,過往幸福的路卻非常的曲折,我們想著如何才能得到幸福。總是不停的追求我們沒有的東西,就忘記珍惜手中所永有的一切,就連我們對事務的熱情都逐漸消失,這一切都會讓我們覺得不幸福。
不要讓自己被欲望和恐懼控制、明白幸福決定於生命中的每一刻。
當你一直在想要怎麼得到幸福,是不幸福的?
你應該不顧一切去追求幸福嗎?
不顧一切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應該] 為自己是應該的。
當時做的話,也許會有遺憾。還好當初沒有做。
“大人”失去那個熱忱、會想到後面的後果、現實。
問這個問題,是為了學習質疑幸福的意義。明白放下自我也能得到幸福,接受自我永遠不可能掌握幸福。大多數的人認為只有幸福的人生才有意義,即使會造成他人的不幸,還是會不顧一切去追求幸福。到底是那些努力追求的人?還是那麼默默等待的人能得到幸福。
金錢可以帶來幸福嗎?
你需要其他人才會幸福嗎?
跟他者的關係。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不幸福呢?
博客來的序是這樣介紹的:
來玩一場思考力的閱讀遊戲!
大人常希望小孩面對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也希望小孩能夠多發問、多思考,要有自己的想法。然而,許多大人在面對小孩的發問時,或許是因為忙碌而無暇思考或是自己也不甚了解,腦筋也跳脫不開教條教義,因而勉強給出一個答案敷衍一下。如何「好好的」回答孩子的問題,相信許多大人都有同樣的困擾。
在這套書裡,法國童書作家柏尼菲,提供給大人一個很棒的方法,那就是,『大人不要急著回答小孩所有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能引導小孩思考,幫助小孩去找到答案。』也就是說,大人只要適當的回應(注意喔,不是權威式的回答),讓小孩學習自己思考,如此一來,不但能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想法和行為負責,更能培養主動尋求解答的習慣。
舉例來說,在討論「幸福」時,為了討論「幸福和金錢」的關係,作者問小孩:「金錢能帶來幸福嗎?」書中小孩說:「能,因為有錢就會受人尊敬。」而作者進一步說:「嗯,可是…一個人是否值得尊敬,是由財富來決定的嗎?」
「電視明星比窮人更值得尊敬嗎?」
而另一個小孩說:「不行,因為我會擔心失去金錢,或是被小偷偷走。」而作者反問他:「嗯,可是…窮人的煩惱比有錢人少嗎?」「我們是不是應該學習分享財富呢?」不論小孩回答的是可以或不行,書中都舉出許多不同的思考方向。
不必擔心思考很困難很嚴肅,因為它的內容,像極了許多家庭裡的生活對話,只是問答之間更有系統,更有方法。更有趣的是,每個問題都搭配了幽默可愛的插圖,讓思考變得像一場好玩的遊戲,所以《哲學.思考.遊戲》這套書在法國不僅小孩喜愛,更是父母教養小孩的好幫手。
說真的,連我這個大人看都覺得有種「做了一場頭腦體操」的驚喜,看得不亦樂乎。來吧,大家一起來玩一場思考力的閱讀遊戲吧!
原文引自此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43216
另外一本書
美國繪本大師謝爾.希爾弗斯坦的經典有兩姊妹書
《失落的一角》與《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
用很簡單的筆觸,道盡人生。
如果用博客來的書及簡介:
﹝書籍簡介﹞
一個關於「追尋」與「自我圓滿」的故事──
失落的一角獨自坐著……
等待著有誰來把它
帶去某個地方。
有的合適……
可惜滾不動。
有的可以滾動,
卻不合適。
有的缺了太多角,
有的又擁有太多。
有一天,
來了一個與眾不同的。
「你是誰?」失落的一角問。
「我是大圓滿。」大圓滿說。
失落的一角想著:你就是我在等待的那一個……
王爾德說:「人生有兩個悲劇,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 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孩子的笑容可以笑得很開心,但年紀越大好像就像得比較不開心。
怎麼讓考試轉換成可以開心的理由?
同樣一件事,你怎麼轉念? 小慧老師分享,她的女兒遇到考試的時候反而很開心,因為考試的時候,下午就是半天假。同樣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解釋方式。
我跳過了很艱澀的理論,其實小慧老師也介紹了很多兒童哲學的相關書籍。
關於更多適合寶寶閱讀的書籍可見此篇:0-3歲閱讀書單推薦分享
推薦閱讀: 愛思考的青蛙。(上誼出版社) 觀察、想事情。
兒童哲學的理論與實務 (潘小慧老師著作)
偷拿
李普曼(兒童哲學之父)
思考舞台
靈靈
哲學教室
———–
後記:
剛好最近看到奧斯卡柏尼菲的營隊,裡面有一些題目都讓我覺得很不錯。
主題:為什麼你會愛我?
👉目標:學習如何「問題化(problematization)」,培養分析的能力
║ 活動一:「為什麼你會愛我?」
💬「愛」這件似乎極為抽項的概念。
💬 父母跟孩子之間一定要相愛嗎?愛應該是一種身份帶來的義務嗎?我們常說「警察是人民的保母」,但警察脫掉制服下班以後,如果在路上看到壞人正在欺負好人,他還應不應該保護好人呢?還是警察只有穿著制服的時候,才是警察呢?如果這個壞人,剛好是警察的兒子,那麼這個下班的警察,應該要扮演爸爸的角色,愛自己的兒子,還是應該要扮演警察的角色,愛人民呢?
👍 主題:為什麼我會存在?
👉今天的目標:學習「論證(argumentation)」,培養檢視的能力
║ 活動一:「為什麼我會存在?」
💬「存在是什麼?」從「木偶奇遇記」的童話故事開始,木偶皮諾丘(Pinocchio)的形體是「被」老木匠蓋比特(Geppetto)所雕刻出來的,生命則是一位藍色的仙子賦予的,但是皮諾丘忘記一件事,那就是仙子同時告訴他,如果能證明自己「勇敢、誠實和無私」,才能變成「真正的」小男孩,所以真正的存在,不能只是形體,必須是一種「價值」,而這價值只有自己能夠給自己。就算沒有變成「真正的」小男孩,作為一個木偶,難道皮諾丘對於老木匠來說就不存在嗎?這麼一想,就不難明白存在的意義,不會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這不是業配、我也沒有鼓勵大家去參加柏尼菲的營隊,會剛好想到單純只是覺得有一些題目真的很值得思考,以上分享,謝謝大家。
歡迎繼續閱讀:
0-3歲的五次親子旅行紀錄,可直接點選文字閱讀文章。
第一次:2015杭州西湖五天四夜遊記
第二次:2016東京八天七夜親子自助旅行
第四次:2017香港3天2夜香港機場到迪士尼最省錢玩法(花費明細
一、天氣好的時候戶外跑跑可見此篇:台北市特色公園共融式公園懶人包
二、雨天備案可見此篇:
1.收費室內親子館: 台北騎士寶信誼貝兒絲室內親子館心得懶人包
2.另外在台北市的十二區都有免費入場的室內親子館,可直接點此篇
三、帶著寶寶聚餐吃飯台北親子餐廳推薦,可見此篇: 台北親子餐廳價格菜單特色懶人包介紹
歡迎追蹤菲常好攝IG
歡迎加入粉絲團喔~ |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