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新視野-談勝利不見得會幸福|價值迷思|桑德爾:成功的反思

小時候常聽到的龜兔賽跑的故事,你得到的啟發是什麼?如果我們是爸爸媽媽的時候,怎麼跟小孩分享這個故事。

幾乎這個故事的結論就是,兔子太自大了、所以輸了比賽。烏龜雖然爬得慢,但是非常努力認真勤奮就可以得到勝利。

這次的生命教育課程,讓大家對傳統龜兔賽堡的印象,有了新的詮釋。也許我們可以這樣想看看

這個龜兔賽跑其實總共有四個不同的觀點,我們可以有新的思考和啟發。

一、傳統的龜兔賽跑:兔子偷懶所以烏龜就獲得勝利。

二、兔子很認真地跑,輕易的就拿到冠軍。如果你是烏龜,你應該要了解自己的特長(人學探索)認識自己的特長

三、烏龜重新要求挑戰,但這次加入河流當成挑戰。烏龜的特長是游泳,所以烏龜獲得勝利。

四、烏龜和兔子可以合作、截長補短就可以兩個人都成為贏家。也就是共好

勝利不一定會達到幸福,我們有時候追求雙贏、共好就會更有價值。

[生命教育] 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新視野-談勝利不見得會幸福|價值迷思|桑德爾:成功的反思 @ELSA菲常好攝

桑德爾提到「成功的反思」

桑德爾在哈佛大學的時候,發現有越來越多年輕的人把「成功」歸咎於自己的努力。但其實整個社會環境、家庭背景或甚至好運,這些都可能會帶來成功。這本書其實從英文名稱來看,《The Tyranny of Merit》直譯為「才德的暴政」可以說是用很強烈的方式來對現在菁英世界的挑戰,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是不是應該要重新定義。不是有多少的成就叫做「成功」,成功應該要變成是一種「對社會的貢獻」。

博客來網址請點此

桑德爾的「正義」課程以互動式教學為人津津樂道,創下哈佛375年的紀錄,累積修課人數超過1.5萬。哈佛大學將其製作成電視與網路公開課程(www.JusticeHarvard.org),線上點閱率締造了傳奇紀錄。他亦將課程撰寫成《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得到熱烈迴響。



  桑德爾的教室從校園開展到全世界,講學足跡遍及各國,在英國BBC錄製「全球哲學家」節目,與全球三十國、六十位參與者線上對話,並於牛津大學、國會圖書館演講。他曾兩度來到台灣,帶領聽眾實踐公開課中的「公共辯論」,探討當下最熱門的議題。

直接用桑德爾的影片來看看

◎序言

面對全球疫情危機,我們不只需要醫療及科學專業,更需要道德與政治的重開機。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先了解我們的社會紐帶與互相尊重是如何逐步瓦解。本書希望闡明其中的過程與原因,並思考如何找到一條邁向共善政治的道路。

 

◎楔子:擠入窄門

在才德至上的社會,進入一流大學成了人人垂涎的獎品……這是怎麼回事?進入頂尖大學何時變成社會上的頭等大事,招生醜聞竟然連續數個月攻占媒體頭條?當能力至上的競爭變得如此殘酷,我們完全陷入了拚搏的泥淖,又會如何導致工作的尊嚴遭到破壞、反菁英的怒火燒得民主制度岌岌可危?

 

◎第一章  贏家與輸家

不斷強調我們要打造公平的才德世界,讓社會地位只取決於努力與才能,毒害了我們看待成功(與不成功)的心態。「制度只獎勵才能與努力」的想法讓贏家認為成功是自己掙得的,進而瞧不起不若他們幸運的人。當我們不再有能力將所有人視為命運共同體,才德至上的思維是否成了一種霸權?

 

◎第二章  「良善故偉大」:才德思想簡史

既然以才擇人是好事,合情合理,如此立意良善的原則為何會引爆強烈的不滿,甚至轉化了全世界的民主政治?才德至上從何時開始逐漸變成了毒藥?本章探究才德至上理想的黑暗面是如何埋藏在它最動人的許諾裡,深植在「人是自己的主人」和「操之在我」的應許中──只是,這個許諾沉重得讓人難以負荷。

 

◎第三章  向上流動說

桑德爾在哈佛大學的課堂上觀察到,愈來愈多學生相信成功是自己的功勞,是他們努力的結果;而過去四十年來,「才德思想」與「應得」成了公共論述的關鍵詞,一方面強調成功是個人責任,另一方面則描繪向上流動的願景:只要努力奮發,唯有才能與夢想能限制你爬得多高。然而,「向上流動」究竟從何時開始失去了激勵人心的力量?

 

◎第四章  文憑主義:最後的主流偏見

教育,真的是不平等的唯一解藥嗎?唯有取得大專學歷,工作才有尊嚴,才有臉在社會立足嗎?當這樣的政治論述侵蝕了民主生活,貶低了不具大專文憑者對社會的貢獻,加深了對低學歷者的偏見,最終引發了民粹反撲,我們該如何才能跨出第一步,逐漸化解這份不滿,讓贏家與輸家都能想像更好的未來?

 

◎第五章  成功觀

要思考一個社會是否公正,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若你不曉得自己會生在有錢或貧窮的家庭,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社會?假設事先知道自己會生在上層或底層家庭,是有錢或貧窮,你會想要活在什麼樣的社會?「只要循規蹈矩努力工作,一個人能爬多高只由才能決定」──我們真的能相信這句話嗎?

 

◎第六章  篩選機器

桑德爾邀請我們重新思考看待成功的方式,質疑「成功者都是靠自己」的自大想法,因為這種論述只會導致不滿,毒害政治並分裂我們。本章探討高等教育為何成為才德至上制的篩選機器,明明承諾將依據才德促進階級流動,卻鞏固了特權與成功心態,腐蝕了民主需要的休戚與共感。

 

◎第七章  認可工作

誰來決定什麼樣的工作在市場上比較有價值、對社會貢獻較高,而什麼樣的勞動付出卻只能獲得微薄的薪資?我們迫切需要重新衡量,何種工作值得認可與尊敬,身為公民的每一個人又互相虧欠對方什麼?唯有我們互相倚賴,才能釐清其他工作者對集體福祉的貢獻,並真心相信:「我們都在一條船上」。

 

◎結語

不論我們有多拚搏,成功都不是全靠自己或只需要自己就能造就的。社會看中我們的才能是我們好運,不是必然。清楚感覺命運的偶然可以讓我們心懷謙卑,而這份謙卑是個起點。它能讓我們告別無情撕裂你我的成功思想,超越才德霸權,攜手走向更少怨憤、更多包容的公共生活。

以上文字引用自博客來網址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One comment Add your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