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研習從北美文化的自戀到自尊以及高自尊對個人表現的影響。進一步談到佛學、正念。我自己長期關注教育議題,這次聽研習就發現有一些心理學理論跟儒家傳統提到的中庸有一點類似。
正向思考與心靈鍛煉的力量在現今充滿壓力的社會環境中,正向思考和心靈鍛煉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些方法不僅能改善心理健康,還能提升個人的幸福感與專注力。透過本文,我們將探討心靈鍛煉如何影響大腦運作,並介紹一些科學研究,幫助家長們理解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融入這些練習是如此重要。
歸納成以下三點: 1. **冥想與杏仁核反應的關聯** 我們可以看到有關冥想訓練與杏仁核反應之間的負相關性。研究顯示,隨著冥想訓練時間的增加,杏仁核對負面聲音的反應會減弱。這意味著長期從事冥想的佛教修行者,他們的大腦對負面干擾聲音的反應變得更為淡定。對於家長來說,這種穩定性尤其重要,因為它能幫助你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波動或生活壓力時,保持冷靜與清晰的思考。
2. 專注力的發展 在期刊圖片顯示專注力在不同冥想經驗者之間的變化。經過長時間訓練的冥想者(平均冥想時數44,000小時),他們的大腦在專注過程中變得更為安靜。這意味著,他們在集中精力的過程中使用的認知資源更少,使得其他任務變得不那麼費力。對家長來說,這樣的專注力訓練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在家庭生活中更好地照顧孩子。
3. 分心對幸福感的影響 一篇期刊提到的一項研究顯示,「心不在焉」的狀態與幸福感的降低有關。Killingsworth 和 Gilbert(2010年)發現,一個人的思想越是分散,他們的幸福感就越低。這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專注是多麼重要,特別是在與孩子相處或工作時,專注於當下能夠增進幸福感。總結:如何將正向思考融入日常生活? 為了更好地管理家庭生活與個人事業,家長們可以考慮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冥想和專注力訓練。這不僅能幫助你在面對壓力時保持冷靜,還能提升整體幸福感。在家中,花一些時間與孩子一起進行冥想練習,這將不僅有助於你們之間的關係,還能成為彼此共同成長的良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