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課..最後一天~

今天聽了梵文老師講了相關的故事,
因為下一期要上的就是薄伽梵歌。
這是類似希臘古文明那種荷馬史詩的經典,
在印度古文明也是具有史詩般的地位,還特地從網路上面找了一下印度教的資料。

老師講了其中Ramyana跟sita的故事,
之前都是從政治面來討論,傳統觀點都認為他是一個勤政、愛民。
羅摩,在他還是王子的時候,他的女朋友Sita被另外的叛賊擄去,那個叛賊很喜歡這個Sita,
但他很君子,這女生沒有答應之前他也沒有怎麼樣,那時候羅摩還不是國王,然後就是在故事中有個猴神,
經過案中查訪知道這個女生還是清白的,所以後來她被救回來,羅摩當上國王,她就變成皇后Sita。
然後羅摩其實心裡還是有疙瘩,就一直用各種方式要這女生證明他自己的清白。
其實這邊故事講的很多很多,因為每一次羅摩故意刁難她的時候,她總能一直一直通過考驗。
包括跳火圈..(這我倒是很難想像)
每次當皇后通過考驗之後,羅摩過一陣子又會有另外的說法,
最後一次,羅摩就告訴Sita:「我相信你,但是我們的人民不相信你…」
這個皇后聽完之後,很悲傷..因為其實她知道羅摩對她還是不信任..她只悠悠的對羅摩說:「我是清白的話,大地之母就會接納我」
然後大地就裂開了,她也就這樣跳下去…
其實這只是一個很粗略的架構,等我梵文可以真的開始讀的時候~
到有真的想要重新解讀研究這一篇偉大的詩篇。

印度的史詩

羅摩耶那(Ramayana) 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

西元前印度留下的歷史文獻並不多,印度史詩,適時的彌補歷史的不足,要暸解印度的歷史,史詩是非常重要的資料。舉世聞名的羅摩耶那(Ramayana)和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 是印度最重要的兩大史詩。

詩長9萬2千行,分印7厚冊。史詩中的故事不泛是貪念/無私、情慾/貞潔、 背叛/忠誠、在千均一髮之際,邪不勝正,終於英雄打敗惡魔等,戲劇化的衝突,和令人稱羨的愛情故事,全是印度史詩的重要元素。

史詩透過廟會的說書、戲劇、舞蹈的表演,不分階級、貧富,人人對這印度二大史詩故事,如數家珍,也成為家喻戶曉,孩子們最受歡迎的枕邊故事。史詩也對後人對前人生活、文化思想有具体的印象,對後世的印度人生活的態度、價值觀有很大的影響。史詩中的男女主角,自然成為英雄,正義的化身,道德的楷模,進而神格化眾人膜拜的神衹。如羅摩耶那的羅摩(Rama) 王子及妃子息妲(Sita) 已成為印度最崇高和偉大的典範,印度人的土地公和土地婆般的供奉。

公元十世紀完成的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 在梵文Maha原意是偉大、了不起的意思。Bharata是氏族的姓名,直譯是偉大的婆羅多。婆羅多皇室兄弟之間為誰來統治國家引發的爭戰的神話故事。
這部以梵文寫成敘述詩的巨作,有十萬多節,每節有四行以上的詩,計有18冊,比荷馬的伊里亞特多了很多倍,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書之一,也是最長的詩歌,是聖經的15倍。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 和羅摩耶那(Ramayana) 均是梵文經典文學之作品,不但影響印度人的生活、信仰、價值道德觀,歷經數千年,東南亞藷國如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印尼、斯里蘭卡等,以不同的音樂、戲劇、舞蹈、刻畫來傳承這二大史詩,印度的史詩和宗教合流,是東南亞諸國藝術的重要元素,時至今日亦未曾改變。

印度教(Hinduism)

印度教實際上是「一群」宗教,印度人的宗教的統稱,是一個絕對的異教。其多神論和多元化的精神,使其成為新時代的重要來源,而輪迴(reincarnation)的觀念更是成為新時代的基本觀念之一。

印度河(Indus River)原叫 Sindhu,但波斯人來了之後,因為無法發出 “s” 的音,就變成了 Hindu。其聖典所講的並不是宣揚 Hindus 或 Hinduism,而是「法的追隨者」(followers of the dharma)。Dharma 意「本分」(duty),依種姓(caste)而不同。印度教無創立都和權威經典,儀式千變萬化,神明數目高達三億三千萬,實際上應該說是 Hinduisms。然而,所有的印度信仰都有一個共同點:追隨法、追隨本分,具有共同的世界觀與目標。印度信仰視世界為虛幻(maya),解脫之道在於追求真實永恆。

印度教有三相神(Trimurti),指互相關聯而各具一相的三神,即創世者梵天(Brahman)、保護者毗濕奴(Vishnu),和毀滅者濕婆(Shiva)。聖典主大有三大類:

1.吠陀經(Vedas):約成書於西元前一千年。veda 意「知識」(knowledge),包括四部 Rig, Sama, Yajur, Arthava,以 Rig Veda 最著。吠陀經主要為讚歌和詩,以梵文寫成,梵文為古印度語。

2.奧義書(Upanishads):約成書於西元前六百年。形式為詩偈,共超過二百部,但常用者祇約十三部。Upanishad 意 sit-in,指聽講討論,奧義書即為討論之紀錄。

3.史詩(Epics):約成書於西元前三百年至西元三百年,主要有兩部: Ramayana 和 Mahabharata。

Ramayana 原為民間口頭所作,傳約西元前三至四世紀由蟻蛭以傳奇材料編成,被稱為「最初的詩」。Mahabharata 是世界最長史詩之一,附作名廣博。主要寫兩族爭奪王位,反映當時奴隸社會生活,涉及哲學、宗教、法律問題。又其中最重要的是 Mahabharata 的薄伽梵歌(Bhagavad)(意「世尊歌」, song of the God),主要攝取數論、瑜伽、吠檀多三派哲學思想和倫理觀念;又裡頭最重要的觀念是「真正的瑜伽是 Bhakti」,Bhakti 即奉獻,指奉獻於黑天 Krishna(Vishnu 的第八個化身)。對許多印度人來說,薄伽梵歌教導他們在生命中所要做的事,賦予生命的意義與方向,Bhakti 成為印度宗教生活的主要方式,藉此得神之恩寵(prasada)以抵業力,並可在 bhakti-yoga 中與神合一。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3 comments Add yours
  1. Hi<br />
    <br />
    第一次來妳家<br />
    <br />
    謝謝妳分享有關ramayana和sita的故事<br />
    <br />
    原來古今中外的愛情故事都一樣<br />
    <br />
    不再信任之後只有分手一途(不論是生離還是<br />
    死別)<br />
    <br />
    ^^"<br />

  2. 謝謝你的鼓勵呀~<br />
    其實這篇故事我在這裡打的很簡略,只是印象<br />
    中老師上課講到的東西而已..其實應該還有很<br />
    多精采的部份,可惜我沒有去收集資料…<br />
    <br />
    感情這檔子事,我只能說我很不擅長..<br />
    信任,的確是感情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不管中<br />
    外,應該都是吧~ 當然最重要的還有兩顆真<br />
    誠、密切的心。^^

  3. 梵文!!? <br />
    where do you learn it? can you <br />
    give me some info .. any web site <br />
    or..?<br />
    many thx.<br />
    <br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