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是小四雙胞胎女兒的段考,陪著他們複習功課、寫測驗卷的時候,就會感受到人性惰性的強大!
以前低年級的時候課業壓力比較沒有那麼大,或是誘惑沒有那麼多,小孩是會比較認真的寫測驗卷。後來跟學霸同事聊天,他們家女兒一直都是維持第一名,然後市長獎畢業,才發現原來我讓孩子練習的測驗卷不夠多,我還天真地想說想一次就夠了,但原來真正厲害的學霸家長都會準備很多份考卷或測驗卷讓孩子練習。
那天星期五剛考完段考的第二天我去接他們放學,我問:「考得怎麼樣?」妹妹說:「忘記了。」姊姊說:「不知道。」
以前考完總是很興奮的分享,某科我會100分、某科錯一題之類,代表就是考不好才不敢正視這個問題。
其實成績是其次,但我覺察自己的念頭,也反省我自己。即便她們段考前我努力幫他們複習,但是兩個小孩一直偷懶藉口有各種狀況也沒很認真複習,我也知道這不代表未來沒有出息,只是那種全世界就我一個人在意的感受真的很不好,我想要找到關鍵的方式在於:如何幫她們建立正確的內在動力與學習方法,而不是只在乎考試成績。
一直以來的教育理論讓我知道,「陪伴+對話+示範」透過淺移默化的身教才能真正改變孩子,而不只是「叫」他們要怎麼做怎麼做。希望我自己能夠具體性的方式,透過用心陪伴孩子,也許是每週陪孩子一起做一件小事,讓孩子不只是會念書,而是成為有能力、有氣質、讓人喜歡又自信的女孩。
我問我自己,我真正在意關心的是什麼?是成績嗎?當然不是。
一直以來,我都跟學生說:「態度決定高度」。成績其次,但我更重視的是學習的態度,身為學生該有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各種大小事。身為媽媽,我更希望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有方向才知道怎麼前進,畢竟十歲的孩子正處在人格、學習態度、價值觀養成的黃金期。所以我跟chapgpt聊天之後,我想整理一下自己的心得和筆記,未來做為具體實踐的內容。
內容目錄
Toggle怎麼樣培養「有自信、有能力、一技之長能養活自己」
以下是幾個關鍵方向,讓孩子長出「自信、有能力、養得活自己」的底氣:
一、培養自我驅動的學習動機,而不是「為考試而讀」
-
與孩子一起設目標,例如:想了解的主題、想挑戰的能力(像是演講、程式設計、英文、畫畫等等),讓她們為「自己」而學。
-
鼓勵她們每天自己安排讀書與休息的時間表,哪怕一開始排得亂七八糟也沒關係。
-
不責備,而是引導她們自己回顧:今天學得好不好?明天怎麼調整?
菲菲媽咪心得:雙胞胎會有不同的興趣,就連五歲的弟弟興趣也很明顯。我試著提供資源讓他們可以探索世界,陪伴孩子一起找到自己喜歡的主題,昨天小豬寶跟我說他想要錄影錄他玩ROBOX的畫面,媽媽自己的電腦本來就是一竅不通,所以對我來講也是一邊學習中。
二、培養非認知能力:抗挫力、責任感、自我管理
-
如果她們這次段考考不好,不急著罵,也不急著補習,而是和她們一起「討論」:
-
你覺得你為什麼沒有好好複習?
-
如果下次想進步,你會怎麼做?
-
你需要什麼幫助?
這些思考過程,才是真正「會讀書」的起點。
-
菲菲媽咪心得:我其實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那麼平靜的面對這些,尤其我自己的工作就是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我更能體會「態度」比「成績」更重要,但如果在考完之後的態度又不好,沒有具體的方式從錯誤中學習怎麼辦?
生孩子,讓他們吃飽不難。教孩子才是真正具有挑戰的地方啊!
三、鼓勵她們找到興趣,並在某個領域培養「專長」
-
每個孩子天賦不同,可能喜歡寫作、畫畫、科學、語言、跳舞、做手工藝……
-
給她們機會多探索,在國小階段建立「我在某件事情上做得不錯」的感覺,這是未來職場與大學申請的底氣來源。
菲菲媽咪心得:讓孩子能夠多多參與各種比賽,或是營隊活動,希望在每一次的比賽當中讓他們能有成就感,可以培養某個領域的專長而且是可以拿出成績單的表現。
四、用你的肯定與信任,幫她們建立自信心
-
自信的孩子,不是靠成績堆出來,而是從「我相信自己可以」、「我犯錯也不怕」中慢慢長大。
-
雙胞胎很容易被比較,記得你一句鼓勵,就能讓她們在未來某天勇敢跨出關鍵一步。
菲菲媽咪心得:那天在幫他們複習功課的時候,多多突然冒出一句:「如果考爛了會怎麼樣?」「不會怎麼樣啊,媽媽又不會因為考爛就不愛你」奈奈接著立刻回他。那一秒鐘我的心情其實很微妙,我的確不會因為考差而生氣,但我總是希望他們可以先盡力去考,而不是還沒開始考就假設自己考爛,該怎麼面對媽媽。
他們之前的演講比賽或是各種比賽,對我來講我並沒有特別期待怎麼得名或是不得名也不會怎麼樣,一直以來我的初衷就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比賽找到他們的自信,或是說能夠透過這樣訓練他們的台風不怕生或至少可以從中找到一點自信。
五、建立閱讀與思考的習慣
-
每天一起閱讀古文,真的很感謝好姐妹們約著每週能一起起上午古文課,所有的孩子一起增加國學常識。有時候也會透過一些小文章然後來個親子對話,我自己唸的是哲學,所以很喜歡問他們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
-
鼓勵她們思考問題,而不只是接受答案,例如:
-
為什麼考試要考這題?
-
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麼出題?
-
如果你今天重來一次,你會怎麼安排?
-
菲菲媽咪心得: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幫她們內化「做人做事的態度」與「人生的方向感」,的確是我覺得現階段比成績更重要的事。但要怎麼有具體執行的方式,可以透過以下的方法來執行:
培養孩子「做人做事的態度」與「人生的方向感」
【一】讓孩子從小「會做事、肯負責」
目標:培養責任感與團隊精神
-
設定家務小任務:像是收衣服、照顧植物、幫弟弟準備點心。完成後要肯定「你做得好,我放心交給你」。
-
每週一次家庭會議:一起討論這週的開心事與遇到的問題,鼓勵她們表達、傾聽、負責。
-
參與團隊活動:鼓勵參加社團、團體競賽、志工、營隊等,這些能培養領導與合作能力,也能讓她們練習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
【二】在日常生活中教禮儀與態度
目標:培養人際溫度與人品魅力
-
模仿式學習:吃飯時說「謝謝」、見人主動打招呼、搭電梯時幫人按樓層、寫感謝卡等,都可以在生活中讓她們觀察與學習。
-
角色扮演練習:偶爾玩「面試練習」、「當主持人」、「介紹新朋友」這種遊戲,讓她們練習如何有禮貌、有邏輯地與人互動。
-
陪她們看溫暖的電影或影集:看完一起討論角色的行為對不對?有沒有做得更好?這比說教還有用。
【三】建立價值觀與判斷力
目標:讓孩子知道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
「晚安問答」習慣:每天睡前簡短聊一題:
-
今天有沒有哪個決定讓你覺得很棒?
-
今天有沒有看到別人做了什麼好事?
-
如果你是老師/老闆,你會怎麼對人?
-
-
讓孩子參與家庭選擇與討論:例如旅行要去哪裡、這次要不要買這個玩具?讓她們思考「需要 vs 想要」「方便 vs 公平」等價值取捨。
-
做公益與同理活動:每年一起捐出一些玩具、帶她們去偏鄉做公益、或贊助國外小朋友寫信等,這些會讓她們知道「我可以成為別人的幫助」。
【四】建立閱讀與榜樣的力量
目標:從文字與他人身上內化態度與智慧
-
每週一次「媽媽選書時間」:挑一本適合年紀的繪本或小說,裡面最好有「堅持信念」、「做人處事」、「情緒管理」的主題。
-
看名人故事或紀錄片,例如郭晶晶、吳寶春、稻盛和夫、林書豪這些有品格的成功人物。
-
閱讀時搭配提問:「你覺得她最棒的是什麼?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五】妳自己的榜樣與故事,就是孩子最好的教材
目標:讓孩子從媽媽身上學習做一個善良、有方向的人
-
和孩子分享妳遇到困難怎麼解決、工作上怎麼對人有禮、曾經失敗卻怎麼站起來。
-
別怕讓她們看到妳會累、會煩,但妳願意調整、願意繼續努力。
-
妳的每一個「處事態度」、「做人方式」,都是她們未來模仿的藍圖。
菲菲媽咪心得:
孩子不是考得最好就會最成功,而是能不能長出「內在的方向感」與「對人的溫度」。我一直期待自己在教育上不只是課業上的幫助,更是能讓他們有正確的人生的導航。
設計給10歲孩子與媽媽一起使用的成長思維親子小卡
「成長思維親子小卡」是設計給10歲孩子與媽媽一起使用的,每張卡片都圍繞一個小主題,透過一句話引導+一個任務+一個對話問題,幫助孩子培養自我反思力、責任感、抗挫力與正向態度。這裡我自己先用ai輔助生成之後我自己帶著孩子實際執行一個禮拜的紀錄分享。
成長思維親子小卡 · 第一週:我不怕錯,我從錯誤中學習
一句話引導:
「錯誤不是失敗,而是學會方法的第一步。」
小任務:
請回想今天有沒有做錯一件事?寫下來,並想一個改進的方法。
親子對話題目:
今天媽媽也來分享我以前做錯一件事。妳覺得我當時的做法可以怎麼改進?
成長思維親子小卡 · 第二週:我願意試,我相信努力會變好
一句話引導:
「聰明不是天生的,是肯練習才會進步。」
小任務:
選一樣妳原本不太會的事情(畫圖、背單字、運動…),每天練習5分鐘,連續三天。
親子對話題目:
有沒有哪一件事情妳以前不會,但後來變得很會?妳是怎麼做到的?
成長思維親子小卡 · 第三週:我能控制情緒,不讓情緒控制我
一句話引導:
「情緒來的時候,我可以選擇冷靜想一想。」
小任務:
今天有情緒的時候,試著做3次深呼吸,再決定要不要說話或反應。
親子對話題目:
妳什麼時候會覺得很生氣或難過?那時候希望媽媽怎麼幫妳?妳也可以怎麼幫自己?
成長思維親子小卡 · 第四週:我對人有禮,對事有責任
一句話引導:
「做好小事,是成為大人物的開始。」
小任務:
這週主動做一件小事(幫忙洗碗、提醒家人帶傘、主動打招呼),並觀察對方的反應。
親子對話題目:
妳覺得一個有禮貌、負責任的人,會讓人有什麼感覺?我們可以怎麼一起練習?
以下是我實際執行一個月的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