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小語|阿德勒的智慧-30句中英文金句小語 談勇氣 自我情商 不完美的心理學名言金句

勵志小語|阿德勒的智慧-30句中英文金句小語 談勇氣 自我情商 不完美的心理學名言金句 @ELSA菲常好攝

我自己是從《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才開始知道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回頭翻阿德勒之前的著作,阿德勒有另外一本書「你生命的意義由你決定」。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他曾經說過:「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這句話讓我們思考:為什麼我們總是活在他人的眼光和評論之下?我的人生一直以來,都是當個乖乖牌,認真聽大人的安排,按照世俗的成功定義一步一步地爬,努力唸書。以前我什麼都要做到最好,努力變成大家喜歡的樣子,但是看到這本在日本超火紅的「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強調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並且我們的個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社會環境、家庭背景和早期生活經驗,才發現這跟我後來很喜歡老莊道家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誰是阿德勒?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舉世聞名的哲學家和精神科醫生,他強調理解個體必須放在社會脈絡中。20世紀初,阿德勒開始探討一些極為重要且當代的議題,如平等、父母教育、出生順序的影響、生活方式以及人類的整體性。阿德勒認為,我們都有一個基本的渴望與目標,那就是想要被接納,並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阿德勒發展了首個與人本主義生活哲學密切相關的整體性人格、心理病理學及心理治療理論。他為大眾所寫的演講及書籍,以清晰明了的常識著稱,而他的臨床書籍與期刊文章則展現了他對心理疾病的深刻理解、對治療藝術的深入洞察,以及對促進人類最佳發展的偉大啟發。

根據阿德勒的說法,當我們感到被鼓勵時,我們會覺得有能力、被欣賞,並通常會以連結且合作的方式行動;反之,當我們感到沮喪時,我們可能會以競爭、退縮或放棄的方式表現。找到表達並接受鼓勵、尊重和社會關懷的方式,能幫助我們感到滿足和樂觀。

阿德勒的理論和實踐在促進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方面尤其卓有成效。阿德勒派心理學家認為「不良行為的孩子是沮喪的孩子」,幫助孩子感到有價值、重要且有能力,往往是應對難以應付的兒童行為最有效的策略。

阿德勒心理學著重於人們為了補償自我感到不如他人的努力。這些自卑感可能源自於家庭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早期經歷羞辱的情況下;或因身體的某些缺陷而存在;或者一般缺乏對他人的社會關懷。

阿德勒學派注重了解每個人在童年時所創建的獨特且私密的信念和策略(即生活方式)。這種認知模式和生活方式成為個體對態度、行為及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私人觀點的參照系。當我們檢視早年生活經歷、審視生活中重複的行為模式,以及追求重要性和歸屬感的方法時,療癒、成長和改變便隨之而來。

勵志小語|阿德勒的智慧-30句中英文金句小語 談勇氣 自我情商 不完美的心理學名言金句 @ELSA菲常好攝

《你生命的意義由你決定》內容摘錄:

生命的意義

如果我們問某個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他根本就答不出來。通常人不會拿這個問題自找麻煩,或嘗試去架構出任何答案。但這個問題就跟人類一樣古老,在我們的一生裡,年輕人還有年齡較長的人,有時會追問:「生命為的是什麼?生命是什麼?」然而,可以這麼公平地說,他們只有在為某些挫折所苦的時候,才會提問這些問題。只要他們凡事平順,沒有磨難,這個問題就絕不會被提及。反而是在行為上,每個人都不能避免地提出這些問題,並予以回答。如果我們不去聆聽,而專心觀察行為本身,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已架構出他個人的「生命意義」,而他所有的意見、態度、舉動、表達、格調、野心、習慣和個性特色,都根據這個意義。每個人的行為就好像他能依靠一個確實的生命詮釋一樣。他所有的行為,隱含著一個他對世界和他個人的結論;就像判決一樣:我就是這樣,宇宙就是那樣;一個他給自己,以及他所認為的生命意義。

人生的限制

每個人都在三大限制下生活,他必須顧及這些限制。他所面對的每個問題或疑問都由它們而起,所以它們為他構成現實,由於他不斷面對它們,他總被迫要回答和處理這些問題,而我們可由他的答案裡,找出他個人對生命意義的詮釋。

第一個限制是我們都生活在地球,這個小星球的表面上,沒有其他地方可去。我們必須盡力在地球有限的資源和限制下生活。我們必須發展身心兩面,以讓我們能夠繼續個人在地球上的生命,並協助確保人類生命的延續。這個問題挑戰每個人,沒人規避得了。不論我們做什麼,每個行為都是我們個人對人類生命的一個答案:它們顯示出我們認為必要、適合、可能和期待的東西。每一個答案都必須顧及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並聚居在這個地球上的事實。

到這裡我們談到第二個限制,就是我們之中沒人是人類的唯一成員。我們週遭有別人,我們的存在跟他們脫離不了關係。由於個體的弱點和限制,如果一個人孤立,他絕對達成不了個人的目標。如果一個人獨自生活,試圖單獨解決問題,他一定會滅亡。他繼續不了自己的生命,也無法延續人類的生命。由於個人的弱點、短處和限制,他總是跟別人連結在一起。對他個人的利益,以及對人類的福祉而言,夥伴關係的貢獻最大。因此,對生命問題的每一個答案,都必須把這個限制考慮在內;必須考慮我們的生活與別人息息相關,我們孤獨必亡的事實。如果要生存,即便是我們的情緒都必須順應這個最偉大的課題、目的和目標;在這個我們與人類夥伴共棲的星球上,延續我們個人的生命,以及人類的生命。

我們還受到人由男女兩性構成這第三個限制的支配。個體和全體生命的存續也必須把這個事實考慮在內。愛情和婚姻難題源自這第三個限制,沒有一個男性或女性能夠倖免一生。每個人對這個難題的反應,構成他個人的答案。人類有許多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行為總顯露出他們相信的唯一答案。

人生的三個任務

因此,這三個限制引出三個問題:首先,在我們所居住的星球自然環境的限制下,如何找到一個職業,讓我們能夠生存下去;其次,在芸芸眾人裡,我們如何自我定位,以讓我們能相互合作,並分享合作的利益;第三,我們怎樣去調適兩性,而且依靠這兩性關係延續人類生命的事實。

人生最終幸福的來源都是「利他」

如果一個人希望他的生命意義是提供貢獻,而且他致力往此目標前進的話,那麼他自然會朝著能夠讓他做出貢獻的最佳方向去發展。他會讓自己符合他的目標:他將發展出社會感,並且透過實際參與取得更多技巧。一旦目標設定完成後,訓練即接踵而來。之後他會開始自我充實來解決人生問題,以及發展他的能力。讓我們拿愛和婚姻為例。如果我們對伴侶有興趣,盡力舒緩和豐富伴侶的生命,我們自然會展現我們所能夠做到的最好一面。假如我們認為必須像吸塵機般發展個性,不願為他人的生命做任何貢獻,我們只會變得專制和不快樂。

生命的真實意義取決於貢獻和合作的推論,裡面含有另一個暗意。如果我們環顧今日由前人處繼承而來的週遭,我們看見什麼?現在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前人為人類生命貢獻的遺跡。我們看見耕種的土地;我們看見道路和建築物。透過傳統、哲學、科學和藝術,以及處理人類狀況的技術,我們看見他們人生經驗的果實。所有這些事物,都是為人類福祉貢獻的先人遺留給我們的。

那麼,其他人呢?那些從未跟人合作,有其他生命意義,只問:「我能由生命裡獲得什麼?」的人呢?他們死後未曾留下痕跡。他們不僅死了;他們的生命亦毫無價值。彷彿我們的地球跟他們說了:「我們不需要你。你不適合生命。你的目的和努力,你自認的價值,你的心靈沒有未來。走開吧!我們不要你。離開這個人世消失吧!」不把合作當作生命意義的人,他們獲得的最後判決總是:「你毫無用處。沒人要你。走吧!」當然在現今的文化裡,我們能夠找到許多的不完美。我們發現有不怎麼令人滿意的地方,我們必須改變;但是這個改變必須以人類福祉做進一步貢獻為宗旨。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摘要:

  1. 人際關係的挑戰:阿德勒指出,無論是隱士還是社交達人,我們都會在意他人的看法。這讓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壓力,想要迎合大家的期待。
  2. 勇氣的重要性:書中提到,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意味著敢於做自己,不必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這樣的勇氣能幫助我們更自在地生活。
  3. 自我反思:讀完這本書後,我們可以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和選擇,學會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人。
  4. 實踐中的應用:不妨試著在生活中小步驟地練習,比如在朋友面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或是拒絕一些不必要的社交邀約。
  5. 成為更好的自己:最終,這本書鼓勵我們追求卓越,但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阿德勒的核心觀點

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師亨利·斯坦(Henry Stein)概述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與應用的七大核心觀點:

  1. 個體的統一性
    個體的思維、感受、情感和行為只能透過其生活方式來理解,這種生活方式是一種處理生活的穩定模式。個體並非內在分裂,也不是互相衝突的力量的戰場。人格的每個面向都指向相同的方向。
  2. 目標導向
    人格的核心動力來自生命本身的成長和前進,這是一種對重要性、優越性或成功的未來導向追求。在心理健康中,它是對社會有益的重要性或優越性的現實目標;而在心理障礙中,則是對他人擁有誇張的意義或優越感。早年童年期的自卑感,促使個體追求一個似乎保證未來安全和成功的虛構最終目標。自卑感的深度通常決定了目標的高度,而這目標成為行為模式的“最終原因”。
  3. 自我決定和獨特性
    一個人的虛構目標可能受遺傳和文化因素影響,但最終來自於個體的創造力,因此是獨特的。個人通常對自己的目標並不完全了解。透過分析出生順序、重複的應對模式和最早的記憶,心理治療師可以將目標推斷為一個工作假設。
  4. 社會脈絡
    人類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既是一個系統,也是一個更大系統的一部分,如家庭、社區、人類、地球和宇宙。在這些脈絡中,我們面對三個重要的生活任務:職業、愛與性,以及與他人的關係——這些都是社會挑戰。我們應對的第一個社會系統——家庭,可能成為我們對世界觀和生活態度的雛型。
  5. 社群感
    每個人類都有學會與社會和諧共處的能力,這是一種需要被有意識地發展的社會連結潛力。社會關懷和情感意味著「社會改善」,與順從不同,甚至可以通過文化反抗或叛逆來實現社會創新。真實安全感植根於深層的歸屬感和嵌入於社會進化的洪流中。
  6. 心理健康
    一種人類連結感,並願意充分發展自我並為他人福祉做出貢獻,這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準。當這些品質發展不足時,自卑感可能困擾個體,或是優越感態度可能激怒他人。當連結感和貢獻意願更強時,一種平等感就會出現,個體的目標會自我超越並對他人有益。
  7. 治療
    阿德勒個體心理治療、短期療法、伴侶治療和家庭治療遵循平行路徑。鼓勵來訪者克服不安全感,發展更深層的連結感,並將意義的追求引導至更有利於社會的方向。通過尊重的蘇格拉底式對話,來訪者被引導去修正對自己和世界的錯誤假設、態度、行為和情感。持續的鼓勵激勵來訪者去嘗試過去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自信、驕傲和滿足感的增長引發了更強的合作意願。治療的目標是用勇於貢獻的社會行動取代過度的自我保護、自我提升和自我放縱

阿德勒心理學讀書筆記

 

早期回憶的角色

阿德勒提到「早期回憶」是理解一個人的重要工具。這些回憶通常是在八歲之前發生的事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思維模式和行為反應。透過這些回憶,我們能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當前的行為和心理狀態。

 

社會情感的重要性

想像一下,你剛轉到一所新學校,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同學,這時候你可能會感到有些不安。阿德勒的理論告訴我們,適應新環境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關乎你自己的成長,也影響到你與他人的關係。當大人不重視你的感受時,你可能會失去信心,但這其實是一種測試,讓你學會如何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合作與互動

在阿德勒的眼中,許多問題源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他提到,許多誤入歧途的人,其實也是渴望追求卓越,只是他們對「卓越」的理解偏向於個人,而不是合作。例如,一個孩子如果總是覺得自己必須比別人強,可能會忽視與同學合作的重要性。這樣的想法不僅會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也可能讓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遇到困難。

生活中的實例

想像一下,在班上有一個小組專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但如果其中一個同學總是想要獨自完成所有工作,最終不僅影響了團隊合作,也讓其他成員感到不被重視。這樣的情況正是阿德勒所說的「社會情感」出現問題。相反,如果大家能夠互相支持、共同努力,就能創造出更好的結果。

引導孩子走向合作

作為家長或老師,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例如,可以讓孩子參加團隊運動或小組活動,讓他們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和重要性。同時,也要教導他們如何面對失敗和錯誤,因為這些都是成長的一部分。當孩子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他們就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人生的目標是什麼?

阿德勒認為,人生的任務可以分為兩個層面:「行動面」和「心理面」。這兩者就像是我們生活的雙翼,缺一不可!

行動面:自立與和諧

在行動面上,我們的目標是「自立」和「能與社會和諧生活」。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接納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舉個例子,想像你是一名高中生,正面臨選擇科系的壓力。這時候,接納自己的興趣與能力,並勇敢地選擇自己熱愛的科系,這就是自立的表現!當你能夠自信地做出選擇時,你就能更好地融入社會,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心理面:信任與貢獻

在心理面上,我們的目標是要相信自己「我是有能力的」,並且認識到「人人都是我的夥伴」。這不僅是對自己的肯定,也是對他人的信任。比如說,在團隊專案中,你可能會有些懷疑自己的能力,但當你開始相信自己能夠貢獻時,你會發現你的想法和創意都能為團隊帶來價值。這樣的信任感不僅讓你更有自信,也促進了團隊合作。

阿德勒認為人生的問題不外乎這三個:

人類所有問題都可歸到三類:職業、社交和兩性。如果人際交往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就更容易解決職業的問題。

工作的任務、人際關係和友情發展的任務和愛的任務。每種人際關係都需要不同的距離與深度。

  1. 職業:在工作中,我們學會如何與同事合作,達成共同目標。例如,在實習期間,你可能需要與不同的人協作完成一個專案,這不僅能提升你的專業技能,也能讓你學會如何在職場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2. 人際關係社交:交朋友不僅是擴展社交圈,更是學習如何理解他人、尊重差異。例如,在校園裡參加社團活動,可以讓你認識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增進彼此間的理解與信任。
  3. 兩性:這不僅包括浪漫關係,也涵蓋家庭和親密友誼。在建立親密關係時,彼此的信任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想像一下,你和朋友之間有著深厚的情誼,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互相扶持,這就是愛的力量!

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心理上,了解自己的需求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都是我們人生中的重要任務。透過阿德勒的理論,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美好!以下為書中的一些重點及心得:

阿德勒心理學佳句名言

  1. 所有煩惱皆源自於人際關係,即使隱士也在意他人的眼光。
    • 原文:“All problems ar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roblems; even hermits care about the opinions of others.”
    • 我深信,許多孩子包括我們的煩惱,其實都源自於人際關係的影響。這就像我們成人的社交困擾一樣:無論我們如何想保持獨立或專注自我,仍然會在意他人對我們的看法。
  2. 心態健全的人不會強求改變他人,而是改變自己。
    • 原文:“A healthy mindset does not demand that others change but seeks to change oneself.”
  3. 不追求完美,而是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 原文:“Do not strive for perfection, but accept your imperfect side.”
  4. 人只有在感覺「自己有價值」時,才能產生「貢獻感」並擁有勇氣。
    • 原文:“Only when one feels ‘valuable’ can they experience a sense of ‘contribution’ and possess courage.”
  5. 重要的不是天生擁有什麼,而是如何運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
    • 原文:“What matters is not what you are born with, but how you utilize the resources you have.”
  6. 「勇氣」是克服困難的動力,缺乏勇氣的人容易在困境中迷失。
    • 原文:“Courage is the driving force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those lacking courage easily become lost in adversity.”
  7. 逞強是自卑的表現,真正的努力應該在「變得更強」而非「看起來很強」。
    • 原文:“Showing off is a sign of inferiority; true effort should be about ‘becoming stronger’ rather than ‘looking strong’.”
  8. 勇氣不是靈藥,無法隨時補充;承擔責任與培養勇氣密不可分。
    • 原文:“Courage is not a panacea; it cannot be replenished at will; taking responsibility and cultivating courage are inseparable.”
  9. 只有你能創造和決定自己的人生。
    • 原文:“Only you can create and determine your own life.”
  10. 不應被過去束縛,過去只能用來「解釋」,但無法成為「解決之道」。
    • 原文:“Do not be bound by the past; it can only be used to ‘explain,’ but cannot serve as a ‘solution’.”
  11. 人生並非複雜,而是被我們簡單化了,其實,它非常單純。
    • 原文:“Life is not complex; it is simplified by us; in reality, it is very simple.”
  12. 生命的意義並非普適,而是每個人賦予自己生命的價值。
    • 原文:“The meaning of life is not universal; it is the value each person assigns to their own life.”

這些句子反映了阿德勒對人際關係、個人成長和自我價值的深刻見解。

13.世界其實很單純,是人們主觀的定義使其變複雜而自尋煩惱,同樣一件事情因定義的不同可以是好事也是壞事。

    • 原文:“The world is actually simple; it is our subjective definitions that complicate it and create our own troubles. The same situation can be seen as both good and bad depending on the definition.”

14.主觀的想法,就像一個墨鏡,而要快樂自在,就必須要有『勇氣』。

      • 原文:“Subjective thoughts are like sunglasses; to be happy and free, one must have ‘courage’.”

15.人是可以改變的:過去發生的事情無法決定未來,而是取決於「目的」。簡而言之,人想做什麼都是可能的,不要歸咎於過去、環境把自己困住。

    • 原文:“People can change: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does not determine the future; it is determined by one’s ‘purpose.’ In short, anything a person wants to do is possible; do not blame the past or the environment for feeling trapped.”

16.阿德勒心理學否認「心理創傷」的存在,一件事情是創傷還是經驗,會因定義不同而有不同結果。一個人決定要如何生活及看待自己的人生,都是他自己選擇的。

    • 原文:“Adlerian psychology denies the existence of ‘psychological trauma’; whether an event is a trauma or an experience depends on its definition. A person decides how to live and view their life based on their own choices.”

17.人會捏造憤怒的情緒,有些人會為了大聲吼叫的「目的」而製造憤怒的情緒。因為情緒是隨著「目的」而完全可以控制的,情緒只是達成目的的「藉口」。

    • 原文:“People can fabricate feelings of anger; some create anger for the ‘purpose’ of shouting loudly. Emotions can be fully controlled by ‘purpose’; they are merely an ‘excuse’ to achieve that purpose.”

18.阿德勒認為人可以不受「情緒」及「過去」控制,經歷過什麼事情不是重點(客觀),重點是我們要如何看待、解釋這件事(主觀)。『人並非是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

    • 原文:“Adler believed that people can act without being controlled by ’emotions’ or ‘the past.’ What has happened is not the focus (objective); the focus is how we view and interpret that event (subjective). ‘People do not act because of past reasons, but rather towards the purposes they have decided for themselves.'”

19.每個人都為自己認為的「善」而行動,但這個自認為的「善」是依自己的價值觀跟想法而產生,未必是普世價值認可的善,也可能會導致自己「不幸」。換言之,所有的「幸福」與「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 原文:“Everyone acts according to what they believe to be ‘good,’ but this perceived ‘good’ arises from their own values and thoughts, which may not align with universal values and can lead to their own ‘unhappiness.’ In other words, all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are results of one’s own choices.”

20.「生活型態」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性格與氣質,也就是對人生採取的思考或行動的傾向,也就是看世界的角度(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對「我」是怎樣的人定義,通常在十歲左右養成。但是人其實可以改變,只是人們往往決定選擇「不要改變」。

    • 原文:“Lifestyle can influence a person’s character and temperament, which refers to their tendencies in thinking or acting towards life, essentially their perspective on the world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values). This definition of who ‘I’ am usually forms around age ten. However, people can change; they often choose not to.”

21.人生決定於「當下」,若對現狀不滿意,應該要有「捨棄現有生活型態」的決心,一旦改變了對世界和自己的定義,你和世界之間所有關聯和行動也會一起改變。不要被「心理創傷」、「外在環境」給限制住,自己當下的「生活型態」可以決定人生。

    • 原文:“Life is determined by the ‘present.’ If you are dissatisfied with your current situation, you should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abandon your current lifestyle.’ Once you change your definitions of the world and yourself, all your relationships and actions with the world will also change. Do not let ‘psychological trauma’ or ‘external environments’ limit you; your current ‘lifestyle’ can determine your life.”

22「所有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 “All problems ar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roblems.” 這句話提醒我們,多數困擾都源自與他人的互動,無論是家庭、朋友或社會。理解並改善人際關係,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23.「跟隨你的心,但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Follow your heart, but take your brain with you.” 在做決定時,要傾聽內心的聲音,但也要保持理性,讓心與腦共同導引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24.「克服困難會引導我們至勇氣、自尊和自我認知之路。」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leads to courage, self-respect, and knowing yourself.” 遇到挑戰時,我們會變得更強大,勇敢面對問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並在自我成長中獲得自尊。

25.「形塑我們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 “It is not our experiences that form us but the ways in which we respond to them.” 經歷本身並不會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並回應這些經歷,從中尋找意義。

26..「只相信行動。生命是發生在事件這個層次上,而不是語言。」 “Trust only movement. Life happens at the level of events, not of words.” 與其說再多,不如實際去做,因為真正的改變來自於行動,而非空談。

27.「對於所有走在人類合作之路的人來說,戰爭一定是令人厭惡和不人道的。」 “To all those who walk the path of human cooperation, war must appear loathsome and inhuman.” 這句話強調了合作的價值,凡是尊重合作的人都會覺得戰爭是可怕且無人道的行為。

28.「我們對事實的解讀,而不是事實本身,影響著我們。」 “Meanings are not determined by situations, but we determine ourselves by the meanings we give to situations.” 我們的情緒和反應不僅依賴於發生的事情,還取決於我們賦予這些事情的意義,學會轉念,能改變生活。

29.「我們對人們的了解程度越深,我們越少把他們看作是正常的。」 “The only normal people are the ones you don’t know very well.”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越了解一個人,我們越能看到他們不同於他人的地方,而「正常」只是表面上的假象。

30.「重要的不是我們生來擁有什麼,而是我們如何運用自己的裝備。」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what one is born with but what use one makes of that equipment.” 阿德勒提醒我們,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天賦或出身,而在於如何發揮自身的潛力與能力。

31.只有透過失敗才能真正學習,失敗經驗能守護「想要改變」的決心。

    • 原文:“Only through failure can one truly learn; experiences of failure protect the determination to ‘want to change.'”

32.勇氣、耐力與自信是成功的基礎,失敗不是勇氣的挫折,而是應勇敢面對新挑戰的契機。

    • 原文:“Courage, endurance, and confidence are the foundations of success; failure is not a setback to courage but an opportunity to bravely face new challenges.”

33「對方如何看你」是對方的課題,縱使被說壞話或被討厭,也不必在意。

    • 原文:“How others see you is their business; even if you are spoken ill of or disliked, there is no need to be concerned.”

菲菲媽咪心得:

阿德勒的心理學觀點對後人有著深遠的影響,他鼓勵人們相信改變的可能性,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並勇敢地面對困難,用行動來創造更好的生活。阿德勒的心理學觀點提供了青少年理解自我、面對挑戰的關鍵思維。他認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的性格不僅受到內在因素影響,也受到家庭教育和所處的社會情境的影響。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應對挑戰的能力,以及與他人互動的方式。

阿德勒特別強調,所有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導向。他相信,我們的行動往往是為了追求一種「優越感」,這並不是說我們要超越他人,而是尋求一種自我肯定的感受。然而,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或處於較低的自尊狀態時,可能會感到自卑。這種自卑感若未得到有效處理,可能進一步打擊自尊心,讓人變得更加封閉或敏感。

因此,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之一就是幫助我們克服這些自卑感,並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透過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潛能,我們可以變得更有自信,擁有更積極的自我認同,進而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最後,阿德勒強調社會互動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他指出,與他人建立聯繫、參與社群,不僅能增強我們的自信心,也能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歸屬感。當我們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獲得尊重與支持,就會感到更有意義,並且更願意貢獻自己,為他人和社會創造更好的環境。這樣的互動,正是我們邁向健康成長的基石。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我喜歡的事年輕人和哲學家對話、討論的過程,慢慢窺見生活的真諦。年輕人和哲學家你來我往的思考與論辯。年輕人原以為哲學家不過是昧於現實的昏庸老頭,
但是一夜又一夜過去後,年輕人反而陷入沉思:「這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哲學家說。建議大家可以直接去翻翻這一本書,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又為什麼非得被別人討厭不可呢?這個世界,究竟是單純,還是複雜?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閱讀筆記|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7步驟幫你成為人生設計師!青春期任何年齡必學的自我成長指南
人生規劃史丹佛設計學院的生涯規劃課,是由比爾• 柏奈特(Bill Burnett)及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兩位教授,他們出版一本著名的書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非常受到學生的……
Continue Reading
閱讀筆記心得:黑幼龍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親子溝通 培養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
黑幼龍老師提倡「慢養」這個真的讓我特別有感觸。我自己是一個個性很急的人,總希望快快快,各種事情都能夠趕快完成。但是黑幼龍說的「慢教養」,他認為比起來,25歲、35歲……
Continue Reading
青春迷茫必讀的靈魂之作|葬送的芙莉蓮經典金句哲學小語:心得感想
如果是勇者欣梅爾的話,他一定也會這麼做的。芙莉蓮動漫當中很多句子都讓值得讓人回味,更深深觸動生命核心,那些人為什麼活著?人應如何生活?人生的方向,許多關乎人性的……
Continue Reading
我的生命經歷-成為說故事的人見證上帝|親身體驗的生命教育歷程|什麼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教師證兩年上課心得感想
什麼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耕耘,就像是播種一樣,也許你澆水澆了十天、半個月,一年兩年也不見得會看到種子發芽。但也許在我們看不到的底下有了改變,慢慢的改變。教育就……
Continue Reading
柏拉圖的美學|美的理型 柏拉圖第十卷國家篇 理想國對詩人的看法 為什麼要把詩歌驅逐出理想國
美學課程談論的範圍很廣,從柏拉圖到亞里斯多德,十八世紀的法國和英國美學觀念,休謨的美學和康德的美學是本篇課堂筆記的重點。台大哲學系黑羊大大教授提出出個問提讓我們……
Continue Reading
哲學與人生|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推薦適合高中生的影片及心得分享
這影片是我發現非常適合給高中生或是對哲學有興趣的人看,內容非常的豐富充實,而且講解的也很清楚,用各種有趣的舉例淺顯易懂而且很容易理解,讓人可以想像在蘇格拉底那……
Continue Reading
點亮10週年信義誠品演講心得:AI發展中的變與辨-人無法被取代的價值|人生必備10項特質
在信義誠品這場生命教育的演講,報名開放之後瞬間就爆滿。這次點亮基金會的的劉桂光校長開頭,接下來夏韻芬從記者的角度談AI的理財,葉丙成老師AI世代之下,談為什麼要努力……
Continue Reading
閱讀筆記|談三觀:人生觀 價值觀 世界觀|台大生命教育課程靈修小組心得分享
2022.11.靈修小組討論及記錄世界不斷的變動,到底什麼是三觀?人生應該有什麼樣的三觀呢?我們在台大生命教育的課程的訓練,除了專業課程之外也會有靈修小組的聚會討論,由瑋……
Continue Reading
課程心得|藝術治療上課筆記-閱讀分享
藝術治療2023/12/3 詩儀上課筆記靈性關懷師大腦的構造,理性腦只有薄薄的一層,大部分都是情緒腦、原始腦。心跳、呼吸、爬蟲腦,有些人因為腦部受傷只剩下原始腦和情緒腦。大……
Continue Reading
閱讀筆記|台大生命教育課程–內在革命心得及各章重點
這是在台大生命教育課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的課程中,老師帶著我們指定閱讀的一本書。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這一堂課可以說是在整個生命教育課程當中,最重要的一環,不是你背了……
Continue Reading
台大生命教育課|宗教學概論上課筆記及心得記錄
在校園不適合談到宗教,但偏偏生命教育課程當中信仰、宗教學又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到底該怎麼切入又不會引起反感,我就想到當年自己從會計轉唸哲學,最大的興趣就是對每一……
Continue Reading
閱讀筆記|人學探索課程上課筆記-台大生命教育課
2022/8/14人學課程上課筆記更多台大生命教育課的上課筆記和心得可直接點此三跨:跨科際、跨宗教、跨立場。人是什麼?人是整體、人是全人的概念。因為有人很多的面相(物理、身……
Continue Reading
台大生命教育考古題-哲學思考、人學概論、哲學與人生、宗教學概論、倫理學、生死學、靈性發展
台大生命教育學分班在職進修「生命教育科課程教學學分班」 結業工作坊總考題庫在台大生命教育課程很扎實,除了利用週末上課聽課之外,在兩年課程結束之後還會有總考。每一……
Continue Reading
薩提爾的詩集-人格統整與靈性修養看薩提爾理論
人的內在都蘊含了所需的滋養資源。我的治療就是協助人們接觸並學習如何運用潛能,進而創造出一個成長系統。──薩提爾這次在台大生命教育人格統整與靈性修養這個章節,老師……
Continue Reading
[好雷] 電影心得|我就要你好好的-讓人感動爆淚的愛情故事|談活著的意義
電影我就要你好好的,是一部帥哥美女的愛情故事。但是一開始就知道是悲劇,讓我先準備半包衛生紙才敢開始看~Me Before You(中文繹名:《遇見你之前》/台灣繹名:《我就要你……
Continue Reading
擁抱世代從教育開始:劉安婷 (Anting Liu) TED演講摘錄
你認為人生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如何定義事物的價值?我們應該問自己在追求什麼?背後的價值標準是什麼?這些價值是來自個人內心,還是受外界廣告或他人影響的結果?這個女……
Continue Reading
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課程筆記及心得感想| 台大生命教育課程紀錄上課隨筆
這一堂課可以說是在整個生命教育課程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剛好在2023年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的主題就是多元文化中的靈性與修養,我自己覺得現在社會發展變遷快速,陸敬忠教授……
Continue Reading
電影心得|十二公民 十二怒漢 -刑法討論無罪推定原則 逐字稿及心得分享
電影十二公民,其實是中國大陸改編1957年美國的十二怒漢這部影片。因為我自己對於刑法相關議題很有興趣,而且這兩部電影也都看過。所以想把看過電影當下的心得記錄起來,也……
Continue Reading
生命教育正能量|我為什麼活著?
我為什麼活著?—人生的終極關懷與實踐「我為什麼活著?」和「人生的終極關懷與實踐」的哲學向度有深刻關係。身為萬物之靈,絕非只為了滿足生存所需的吃喝拉撒睡,人,會找……
Continue Reading
解憂雜貨店電影 舞台劇 讀後心得感想-哲學與人生
我自己看過解憂雜貨店電影和舞台劇,每次都讓我感動萬分。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人生意義在裡面,以下文章有劇情爆雷,歡迎喜歡解憂雜貨地的讀者一起留言討論!《解憂雜貨店》……
Continue Reading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