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愛上美劇無照律師,netflix追劇真的是暑假最開心的事!好喜歡劇中緊湊的節奏,而且看聰明的人各種對話、鬥智,還有很多幽默風趣的對話,好幾次都讓我拍自己大腿然後覺得真是太絕了,好佩服編劇的機制。好久沒有遇到這麼好看令人忍不住一集一集追下去的的美劇。但今天這篇不是單純講無照律師的劇情,而是想把馬基維利君王論當中的概念和無照律師做一個對比。
以前念哲學的時候,總覺得柏拉圖的《理想國》像是一種理性構築的烏托邦,相信人可以被哲學和教育引導至美善;而馬基維利的《君王論》則像是潑冷水的現實提醒——人心未必善良,權力要靠策略經營,不能光靠理想與德行。這讓我想起儒家的人性觀,孟子談人性本善,如柏拉圖相信人的內在潛能;而荀子則主張人性本惡,需「化性起偽」以教化制度矯正,這一點反倒和馬基維利頗有共鳴——不信任人性,但相信制度與策略能馴服人性,維持秩序。
《無照律師》中的馬基維利人格心理分析:權力、操控與人性的心理戰場
美劇《無照律師》(Suits)是一部將法律、權謀與人性交織得近乎完美的作品。表面上,它是一場帥氣律師間的攻防戰,實則藏著一場場權力與操控的心理博弈。而貫穿全劇的深層核心,就是馬基維利式的人格特質──一種冷靜計算、策略操作、掌控人心的現代心理寫照。
這樣的劇情安排並非偶然,而是巧妙地將16世紀政治哲學家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在《君王論》中所描述的現實主義,投射進現代企業與法律世界之中。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看到哲學新媒體也從「馬基維利主義」談創造安娜,也是Netflix的短劇。這代表很多時後,其實馬基維利主義就在我們身邊,各種影集,甚至真實世界的人生,凡只要談到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過程,那種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踩著別人的屍體往上爬等等,其實都有跟馬基維利主義扯上邊。
《無照律師》裡的馬基維利角色們
再回頭想想《無照律師》裡那些角色,是不是有種「突然懂了!」的感覺?尤其在大型的律師事務所、企業高管,這種很需要動頭腦用各種權謀保住自己的位置,然後還要想辦法往上爬的企業文化更能看到馬基維利主義。
像Harvey(哈維),他的風格就是經典馬基維利代表。他總是掌握局勢,不輕易表露情感,談判時不留情面,為了贏什麼都能談。他不是冷血,而是知道在殘酷的律師圈裡,不夠強硬就會被吃掉。
再看看Jessica(潔西卡),整間律所的真正女王。她聰明、冷靜、狠得下心,該放人就放人,該犧牲就犧牲,這種高段的策略思維就是馬基維利式領導。
而Louis(路易)雖然情緒化,但當他算計起來,一樣讓人防不勝防。他的心機,有時讓人敬佩,有時讓人害怕。
反觀Mike(麥克)就不同了。他比較像理想主義者,有正義感、有情感掙扎,不太擅長操控別人。這也讓他常在現實和道德中卡住,甚至為此付出代價。
馬基維利主義是什麼?——從《君王論》到心理學人格模型
馬基維利在《君王論》中主張,統治者不應被傳統道德束縛,應該根據現實情勢靈活運用手段——包括欺騙、謀略、操控與恐懼——來鞏固權力與穩定國家。這種思想後來被心理學延伸為一種人格特質:「馬基維利主義人格」。
現代心理學家 Christie & Geis 發展出「Mach-IV」測驗,專門評估一個人是否具有馬基維利特質。此人格的三大核心包括:
高操控性:擅長操縱他人以達成目的。
情感冷漠:缺乏共情,偏好策略性互動。
功利導向:重視結果,不拘泥道德手段。
這些特質,在《無照律師》的角色身上幾乎無處不在。
Harvey Specter:策略與控制的完美體現
Harvey Specter 是劇中最具代表性的馬基維利型人物。他處事果決,冷靜理智,幾乎不容許情緒干擾他的判斷。他信奉的是「勝者為王」的信條,經常說出如「我不和對手講情面,我只談條件」這類台詞。
Harvey 的行事風格充分體現了馬基維利主義中的「狐狸與獅子」理論:他懂得如何耍計謀(狐狸),也知道何時展現力量(獅子)。他會利用人性弱點,但也能激發部屬的忠誠。對他而言,掌控局勢才是最重要的事,而不是做個「好人」。
Jessica Pearson:現代馬基維利式女性領導者
Jessica 是Pearson Hardman律所真正的掌舵人。她不只是法律高手,更是權力遊戲中的佼佼者。她的領導風格冷靜、理性,擅長以權謀處理危機,也經常在道德與現實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
馬基維利曾說:「一位君主,若要保有權力,有時必須違反慈悲、信義與宗教的原則。」Jessica 就是這樣的君王。她知道什麼時候該放人、該救誰、該犧牲誰。這種思維並非冷血,而是一種現實智慧——是她在男性主導的職場中存活的關鍵。
Louis Litt:操控與不安全感的矛盾體
Louis 是個極其有趣的角色。他表面上情緒化、缺乏自信,但內心深處卻有極高的操控傾向。他對於權力的渴望、對認可的渴求,使他在必要時刻可以心狠手辣,操控人心。這種矛盾的結構,其實是馬基維利人格中常見的變形體:強烈的不安全感,往往驅動更高程度的控制欲。
Louis 的角色讓我們看見一個重要心理層面:馬基維利主義者不一定天生冷血,有時候他們只是深怕被拋下、被取代,所以才用操控換取安全感。
Mike Ross:理想主義與馬基維利主義的對照
作為劇名主角之一的 Mike,反而是整部劇中馬基維利傾向最低的人。他充滿同理心、重視正義,總在道德與現實之間拉扯。他常為了堅持信念而冒險,也常因不願犧牲原則而陷入危機。
他象徵著馬基維利主義者的反面──一個相信善意與真誠可以帶來改變的人。而這樣的設定,也正是編劇聰明之處:透過Mike的掙扎,讓觀眾看清楚馬基維利式世界的冷酷。
後記:在權力與誠信之間,誰才是君王?
《無照律師》雖是一部律政劇,卻深刻展現了現代社會的權力遊戲與人性博弈。每個角色的選擇,其實都是一種哲學提問: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我們該做一個誠實的人,還是一個聰明的人?我們是要被愛,還是要讓人害怕?
馬基維利主義不是告訴你該變得邪惡,而是讓我們看見——有些人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世界裡前進。了解它,不代表認同它,但懂得辨識它,才是真正的生存智慧。
菲菲媽咪心得:
從劇中看到人生、這些劇情其實反映的就是真實世界裡的生存心理學。
我很喜歡巴菲特說的一段話:It’s good to learn from your own mistakes. It’s better to learn from other people’s mistakes.
你將來會遇到各種人,有些人會給你溫暖,有些人則會算計你。看劇讓我們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而理解馬基維利主義,不是要你變成一個冷血機器人,而是幫你學會分辨人性,理解策略,知道什麼時候該堅持道德,什麼時候要懂得保護自己。
看戲之餘,如果你能從角色身上學會觀察、分析,甚至思考自己的行事風格,從每一本書、每一個影集和細節找到智慧,適合自己運用在生活的智慧,讓我們不只是追劇高手,而是開始練習在這個世界上當一個有智慧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