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女孩,從無家可歸者、每天睡在地鐵上,打工養活自己最後完成高中學業,怎麼考上哈佛大學的勵志故事。第一次看到這段影片的時候,非常震撼。他的母親是一個吸毒者,父親是流浪漢,每天排隊住在政府提供的空間。當他媽媽過世的時候,他自己一個人坐在地鐵上思考。他不想要這樣的人生。
英文影片裡面,Liz Murray 說他媽媽為了要吸毒,把所有的錢都拿去買毒品之外,還把孩子的腳踏車、玩具、各種東西都拿去跟毒販典當想交換一點點的毒品。直到有一天,他媽媽拿著孩子的冬衣外套給毒販要換毒品的時候,毒販跟他說我不能收這個衣服。然後塞給媽媽一個硬幣,就離開了。媽媽一回家隨手亂丟的這枚硬幣,對於11歲的Liz來講,他不太懂但就是握著這枚硬幣然後去思考。硬幣後面的字:上帝賜給我寧靜,去接受不ㄐ可改變的事情。賜給我勇氣去改變,讓我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也請上帝給我智慧讓我知道什麼是可以改變、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事情。
生於絕望卻活出希望,真實故事改編成電影
各位親愛的大家,考試唸書唸累了,想要放鬆的時候,可以看看這一小段影片。班上有些同學,對於未來很茫然,好像人生中的唸書、考試都是不知道為什麼要做跟著大家一起做的。睡醒、出門、上學,看著黑板上的大考日期倒數,似乎變得麻痺。我想請你想一想,你未來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我想請你思考,有沒有可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請思考看看:
- Liz是否有信仰
- Liz的信仰是否是宗教信仰
- 讓Liz改變的是什麼
- 如果沒有上Harvard 這樣的生命變化仍是重要的?。
先來談談,信仰和信念的差別。我們從宗教學的角度來看,信念是一種「相信」但如果要到具體的實踐,就是一種「信仰」。
信仰:感受到神聖的力量,去決定很多人能決定的事情。是一個很強大的力量,還是會有一種敬畏感。
Liz他有看到一個更好的世界,有那個機會往那個方向走。如果你能看到,你就能有力量可以往前走。There is a better world,當全部的人都在談骯張的事情的時候,他爸爸帶著他讀書、去看積極面。這就是她人生的核心信念
我們不知道他有沒有宗教信仰
不管Liz有沒有上Harvard,我們都知道他的人生會有重大的變化。我想說是,不管你有沒有上了第一志願,對你來講,只要你的觀念改變、只要你真正想要讓自己更好,你的人生一定會不一樣。
你怎麼知道你有沒有在正確的方向?這就是靈性的方向。你知道你走在正確的路上。人的「靈性」具有引導性。
https://www.chinatimes.com/
給高三畢業學生的話:
一邊看這段影片的時候,其實我一直深深感受,「教育」就是你改變社會階層最快速的方式。一個人要改變目前的社會階層,改變目前的困境,跳脫負面能量、就是需要有自己的動力。最近越來越靠近統測升學考試,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講,未來要不要升學、能不能考上一個好大學,現階段也許你還無感,或是你可以說,我也很想考上好大學啊!但是你問問自己,你盡力了嗎?你用多少力氣來做到這件事?就像一條濕抹布,你以為你擰乾了,但其實在用力一點,都還是可以擰出水的。
你一天花多少時間唸書?你坐在書桌前的注意力是100%集中嗎?你真的有把內容唸進頭腦裡面嗎?你能不能在生活當中多擠出零碎的時間,多看背一點單字?多看一點考試的內容?最後我想說的是,一切盡力、凡事隨緣。希望在距離統測的最後,大家都能真的盡力,至少努力過、拼過,在模擬考之前把所有的內容至少看過一次。
超越,是以「限制」為立基點。Liz的限制,就是他的家庭背景、他的困境對他來講,他不想要跟他父母一樣的生活,他想要改變。你們呢?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如果你想要改變的話,現在對你來講就是最關鍵的時刻。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只要你沒有放棄、只要你盡你最大的能力繼續努力,就有機會。剩下20天的日子,再堅持一下,相信自己就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生命教育中的靈性修養
靈性的核心
這是一個很弔詭的事情。人們希望能夠跳脫自我,靈性的核心又是自我,你要做到自我超越。在於有沒有能力、有沒有勇氣去挑戰自己,跨出那一步。當你跨出那一步的時候,你生命的自我超越就已經啟動了。靈性是一種超越,能夠不斷的提升改變,是一種漸進式的,慢慢改變,不需要達到一個怎麼樣偉大的狀況。
結論:靈性修養不見得必須依賴宗教,靈性是一種人格的統整能力,靈性是一種內在體悟寧靜與喜悅的能力
問:你做什麼事情時內心能感受到寧靜與喜悅?
靈性的九個層面:
- 超越的層次:肯定人生具有超越性、心靈層次的存在,他不只相信而親身經歷過生命的超越層次
- 生活的意義及目的:他相信生命具有深刻的意義,他的寸在必有一目的,而此正式個人生存的主要動力之一。
- 生命有一使命:認為人生具有一種使命感,必須去實現更崇高的目標。並且相信生命的價值在於「是為了某種重要的原因而活著、此原因乃是超越一班物質性的需求」
- 生命的神聖性:他相信所有的生命都可以也應該成為「聖」。「聖」是鼓勵我們去成長、去經歷,但要搭配的是慈悲和愛,就是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人的不完美。我們在成聖的過程中,就是這樣來來回回,不斷的趨近於「聖」,不會去指責、傷害、批評。在生命當中
- 對物質價值的不同心態:雖然金錢、物質對人類有一定的影響力,卻不把它視為高的目的。認為,真實深度的滿足來自內在心靈的富足感。
- 博愛、利他精神:他有很強的正義感及慈悲心,善於以同理心幫助服務他人。
- 理想主義:對於人生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信念,他願為高尚的理想及改變世界而獻身。
- 對痛苦的意識:他很深切的感受到人類的痛苦、不圓滿即死亡,可是這種體會並不削減他對內在真實心靈的追求與生命的欣賞及重視。
- 靈性上的成就:他的靈性修養在他的生活風格、與自己、他人、自然及他所肯定的終極存在關係上,都展現出有目共睹的成就。